锂电池恒温箱测试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模拟极端温度环境,验证电池在充放电、存储及循环使用中的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。以下是六类关键测试方法的系统性说明:
一、高温存储性能测试
目的:评估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容量衰减、厚度变化及恢复能力。
测试步骤:
初始参数测量:记录电池编号、初始电压、内阻、厚度及初始容量(如1C放电容量)。
高温存储:将满电态电池置于60℃恒温箱中存储7天(或85℃存储5小时),模拟长期高温暴露。
恢复测试:存储后取出电池,测量即时厚度,室温静置2小时后再次测量电压、内阻及厚度,并测试剩余容量与恢复容量(通过3次充放电循环)。
通过标准:
容量恢复率≥85%(如三星标准);
厚度变化率≤15%(高温7天)或前后厚度差≤初始值5%(低温循环测试);
无漏液、起火或爆炸。
二、循环寿命测试
目的:验证电池在长期充放电循环中的容量保持率。
测试步骤:
初始厚度测量:记录电池循环前的厚度。
循环测试:以1C电流充放循环400次(方形电池)或300次(聚合物电池),电压范围4.2V-3.0V,截止电流0.02C,每次循环后搁置5分钟。
循环后测量:测试循环后的0.2C放电容量及厚度变化。
通过标准:
循环后容量≥初始容量×80%(如比亚迪标准);
厚度变化需符合设计容忍范围。
三、不同倍率放电性能测试
目的:分析电池在不同放电速率下的电压稳定性与容量输出。
测试步骤:
标准充电:以0.5C恒流恒压充电至4.2V,截止电流0.02C。
倍率放电:依次以0.5C、1C、2C、3C恒流放电至3.0V,记录每次放电的电压曲线与容量。
数据对比:分析高倍率放电对容量衰减的影响(如2C放电容量需≥初始容量95%)。
通过标准:
高倍率放电容量满足设计阈值(如2C≥95%,3C≥85%);
电压平台稳定,无骤降现象。
四、低温充放电循环测试
目的:验证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放电效率与结构稳定性。
测试步骤:
初始测试:23℃下以0.5C充电至4.2V,1C放电至3.0V,记录初始内阻、厚度及容量。
低温循环:将电池置于0℃环境3小时,进行10次充放电循环(0.5C充电/1C放电),每次循环后搁置30分钟。
恢复测试:循环结束后在0℃下充满电,测试厚度及室温存放2小时后的内阻,最后以1C放电测试剩余容量与恢复容量。
通过标准:
低温循环后容量恢复率符合设计要求;
厚度变化≤初始值5%,无结构变形。
五、荷电保持能力(自放电)测试
目的:评估电池在长期存储中的自放电率与容量损失。
测试步骤:
初始容量测试:以1C充放电记录初始容量。
满电存储:以0.5C恒流恒压充电至4.2V,截止电流0.02C,常温静置28天。
剩余容量测试:存储后以0.2C放电至3.0V,计算容量保持率。
通过标准:
28天容量保持率≥设计阈值(如≥90%);
无电压异常下降或漏液。
六、极端温度安全测试
目的:确保电池在极端温度下不会发生热失控或机械失效。
测试方法:
高温炉温测试:将满电电池以5℃/min速率升温至130℃(或150℃),恒温60分钟(或30分钟),观察是否起火或爆炸。
低温冲击测试:将电池从室温快速转移至-20℃或-40℃环境,测试低温放电性能与结构完整性。
锂电池恒温箱通过标准:
高温测试后无起火、爆炸;
低温放电容量满足设计要求,无结构脆化。